业务并购和重组是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扩张的最快方式,这方面,英飞凌和NXP近些年大手笔较多。特别是英飞凌,该公司最近几年一直是并购市场的热点企业,实现了两起重磅并购,另外还有一项并购被否,以及传闻了多年的世纪级并购。2015年1月,英飞凌完成对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 (International Rectifier) 的收购。该并购为英飞凌增加了更多电源管理系统技术,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功率半导体方面的优势,并整合了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(即氮化镓)领域的先进技术。另外就是前不久刚刚完成的对赛普拉斯的并购,金额达100亿美元,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。如果说收购国际整流器公司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功率业务,赛普拉斯的产品线对于英飞凌的互补性更强,因为前者强在MCU、存储和互连技术,而英飞凌的功率半导体独步天下。不过在应用层面,两者都在汽车电子方面有共同语言。除了以上完成的并购案,英飞凌在2016年7月发起了以8.5亿美元现金从美国LED大厂Cree公司手中收购其Wolfspeed Power &RF部门这一项目,不过,这笔被英飞凌寄予厚望的交易因遭CFIUS的阻挠而终止。此外,英飞凌收购意法半导体的传闻持续了多年,而早在2007年,还传闻意法半导体要收购英飞凌。可以说,在过去那么多年里,这些消息一直在真实与谣言之间徘徊。NXP在过去多年里的并购重组动作也不少。首先是2015年,NXP以118亿美元收购了Freescale(飞思卡尔),一举成为了MCU和汽车半导体霸主。2019年5月,NXP宣布以17.6亿美元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,涉及的主要产品线是Marvell的Wi-Fi和蓝牙等连接产品。NXP进行这一收购,主要是为了补强其在工业和汽车领域的无线通信实力。此外,NXP还将两个产品线出售给了中国资本建广资产,分别是其RF Power部门,以及标准产品业务(安世半导体)。此外,高通也发起过对NXP的并购,但没有成功。相对于英飞凌和NXP,过去几年意法半导体在并购市场的动作较少。在半导体方面,印象深刻的也就是收购Norstel 55%股权,用以布局SiC。不过,这笔收购所涉及的金额较小,无法与英飞凌和NXP的相比。另外,意法半导体还有几起针对软件企业的并购案,如收购软件开发工具公司Atollic,主要是为进一步巩固其STM32系列MCU的市场地位和生态。虽然并购动作不大,但意法半导体在对外合作,特别是在新兴半导体工艺方面,一直不遗余力。收购Norstel 55%股权,就是为了发展新兴的SiC业务。另外,今年2月,台积电宣布与意法半导体合作,加速氮化镓(GaN)制程技术开发,意法半导体将采用台积电的制程工艺生产其氮化镓产品。另外就是刚刚爆出的华为与意法半导体深度合作,开发手机处理器和汽车芯片的消息。此外,该公司在中国还有一些其它合作项目。可见,意法半导体在不断加强与中国厂商的合作力度和广度。另外,在新兴半导体工艺技术方面,意法半导体一直是FD-SOI的大力支持者,与三星和格芯形成了该工艺的主要推动力量。相对于FinFET工艺来说,FD-SOI最大优势是功耗低,这在庞大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综上,无论是并购,还是新兴业务板块的发展,欧洲三巨头想法不一,各有侧重。
突出优势产品线
英飞凌、ST和NXP都是老牌的IDM,它们并不像美国和中国众多公司那样,追求一些“新概念”产品,而更加注重加强传统产品线的厚度,以及相应半导体工艺的跟进,这样可以保证更加稳健的竞争力。在此基础上,这三家都有齐全的产品线,也都覆盖到了大部分应用领域。不过,它们的产品线还是有各自特点的。英飞凌显然更重视功率半导体,这也是该公司的王牌业务板块,当初收购国际整流器,被CFIUS否定的Wolfspeed Power &RF并购案,以及将射频业务转卖给Cree,目的都是为了集中资源,以加强其功率半导体业务。时任英飞凌CEO雷哈德·普洛斯曾经表示,Wolfspeed生产的碳化硅芯片在未来数年将逐渐取代传统芯片,尤其是在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。NXP的产品线同样丰富,但功率半导体显然不是其重点板块,特别是将安世半导体业务出售之后。相对来讲,MCU和射频芯片是该公司的重点业务,收购飞思卡尔之后,双方的MCU业务强强联合,一度称霸全球MCU市场,目前该板块依然是其首推产品线。另外,NXP一直在大力推广以UWB、NFC等为代表的射频业务,并有望在今后不断扩大,这从其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就可见一斑。相对于英飞凌和NXP来说,意法半导体的传感器业务更加突出,特别是其MEMS技术,竞争力很强,也正是依托该优势技术,使得该公司在消费类电子、汽车,以及工业传感器应用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。总体来看,欧洲三强的产品线都很齐全,应用都很广,是典型的IDM风格。特别是MCU,三家都很强。在此基础上,三家也都有各自的拳头产品。